本次展览聚焦1970至1980年代东京的2座标志性建筑——中银胶囊大楼和清友寿司吧,解读两者的匠心和设计特色,探索其折射的独特集体回忆和时代文化,同时展示 M+ 博物馆在室内建筑方面的收藏成果。
中银胶囊大楼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1972年在东京银座区竣工,是日本「新陈代谢」建筑运动的重要代表作。整座大楼共有140个独立的小型公寓单位,专为在郊区居住却在东京市中心工作的人们提供短期住所,反映人们在东京各区往来的新趋势。2000年代初,大楼开始老旧失修,最终于2022年拆除。有些胶囊单位得到细心修复,获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M+ 的A806单位就是其中之一。
东京清友寿司吧由日本设计师仓俣史朗设计,1988年在东京新桥区开业。店内双层的拱形天花板、冷硬的花岗石寿司吧台和简约的室内装潢,为品尝寿司营造出剧院般的庄严氛围。设计中的光暗反差、线条流动及质感对比,充分展现仓俣史朗对物料和形态的感知。清友寿司吧于2004年结业,2014年由 M+ 购藏,整体拆卸并运到香港重建,是少数出自仓俣史朗之手而完整保留下来的室内设计作品之一。
中银胶囊大楼与东京清友寿司吧均位于东京的繁华商业区,彼此仅相隔十分钟的步行距离,且服务同一族群的客人——中银可按个人需求订制居住单位,而清友寿司吧则提供格调高雅的用餐体验,体现了在日本泡沫经济高峰时期,日本现代上班族精致入微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日本东京的中银胶囊大楼外部景观,1972年,摄影:大桥富夫
修复后的中银胶囊大厦单位内部环境,2024年,摄影:梁誉聪


清友寿司吧展览现场,2021年,摄影:郑乐天
清友寿司吧内部环境,2021年,摄影:郑乐天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