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将通过展示白银货币和相关器物,涵盖中国传统银两、外来银元、中国新式银元、纸钞等,带领参观者直观了解货币史中白银的发展历史、白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白银联结下的中国和世界。
展览不仅展出上海博物馆自身的展品,还从多家机构借展,重要展品包括中国财税博物馆收藏的唐代至清代银铤(锭);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南海1号」沉船出土白银相关遗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的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出水白银相关遗物等。
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区域场景
中国冶炼和使用白银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中期出现了最早具备货币功能的白银——铤,但白银货币的使用并不普遍。
明代中期以后,白银成为主流货币,确立了本位货币的地位。清代中期以后,白银逐渐向外输出,尤其鸦片战争以后白银大量流失、外商纸币流通于市,迫使清政府创立国家银行发行中国自己的纸币。
部分重要展品
宋霸东街南重二十五两银锭
这是一枚南宋京销铤银,是南宋银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所谓京销(铤)银,是南宋京城金银交引铺销铸的铤状白银,大多錾有戳记,一般表明重量、地名、铺名、工匠名、甚或街区方位等。
明金花银银锭
金花银本意指白银绝佳的成色,根据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备要全集》的记载,金花银应是十足白银。明金花银银锭的一般形制是圆首束腰状,形制似宋铤,晚期束腰程度增加,呈现中间细、两端扩展的类喇叭形。
清咸丰六年上海县郁森盛银饼
铭文:正面「咸丰六年 上海县号商郁森盛 足纹银饼」,背面「朱源裕监 倾曹平实重一两银 匠丰年造」
西班牙银元:1763年西班牙菲利普五世8里亚尔
西班牙银元在中国俗称本洋。其铸造始于菲利普二世时期(1556—1598)。1732年,墨西哥造币厂开始用机器铸造新式双柱西班牙银元,通常被称作地球双柱(或双球双柱),在乾隆年间已有流通。
清光绪三十四年大清户部银行十元(汉口)
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所兑换的对象是白银,分为银两票和银元票。其发行的纸币有直式票和横式票两种。这是继清中期清政府发行户部官票失败50余年后,国家政府再一次正式规模化发行国家纸币。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