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美术领域,仍然有许多艺术家和作品被埋没,等待世人重新发现其价值。以江户时代画家伊藤若冲(1716-1800)为例,他长期被日本美术史遗忘,直至1970年代才得到美术史学家的重新评价,至2000年京都国立博物馆为其举办「逝后200年特展」引发空前的「若冲热潮」,伊藤若冲才成为现今广受日本人喜爱的人气画家。
本次展览将展出绳文时代迄今鲜为公众所知的绘画与工艺品,旨在重新挖掘日本美术「矿脉」中潜藏的艺术瑰宝,使其艺术价值和魅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从而在未来的日本美术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展览也希望借此鼓励观众通过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未来的国宝」。
《筑岛物语绘卷》,日本室町时代(16世纪)
本次展览策展人、日本美术史学家山下裕二表示,从绳文时代到近现代,日本美术的各个时期都存在「未被发掘的宝藏」,例如尽管1990年代起已有部分绳文陶器被指定为「日本国宝」,但仍有许多值得指定的作品未被重视;室町时代的绘画中,也有一些极具个性和吸引力的作品,等待人们去重新发现;江户时代的绘画方面,尽管伊藤若冲等「奇想画家」已被重新发掘,尚有一些画家的才华未获认可;同样,明治时代以来的绘画与工艺品中也有不少作品的价值被低估。
亮点展品包括伊藤若冲、圆山应举合作绘制的金箔屏风,近年新发现的传岩佐又兵卫绘制的《妖怪退治图屏风》,现存资料极少的室町画家式部辉忠的《岩树游猿图屏风》,以及自学成才的江户禅僧白隐慧鹤的画作等。
部分展品
左:伊藤若冲《竹鸡图屏风》,日本宽政二年(1790)以前;
右:圆山应举《梅鲤图屏风》,日本天明七年(1787)
《妖怪退治图屏风》,(传)岩佐又兵卫,日本江户时代(17世纪)
《潇湘八景图》之「山市晴岚」,雪村周继,日本室町时代(16世纪)
《岩树游猿图屏风》,式部辉忠,日本室町时代(16世纪),7月29日至8月31日展出
《菊花幼犬图》,长泽芦雪,日本江户时代(18世纪)
《大达摩》,白隐慧鹤,日本江户时代(18世纪)
《山海图绘(伊豆的追忆)》,不染铁,1925年
人形装饰有孔附沿陶器,日本绳文时代中期(约公元前3500-前3000年)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