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烛而后至」引自《礼记·少仪》,表现一位为迟到宾客引路的执烛少年,艺术家在此将自己喻为少年,取其沉默中反身自照之意。
本次展览将带来陈传兴的「芦洲」、「荒场:林家花园」、「悼亡」、「艋舺」、「花莲轮」、「兰屿:交通轮」、「兰屿」、「淡水」、「台北车站」、「子弟戏」、「戏班」、「坤旦」、「午后流浪艺人」、「复像」及「色」等15组作品。
其中,1973-1974年的「芦洲」是展览的序曲,芦洲是台湾新北市的一个小镇,艺术家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了这里的日常情境,在写实基础上增添蒙太奇拼贴,使日常生活场景有了超现实的意境。
《小镇相馆》,1974,陈传兴
1975-1978年的「子弟戏」、「戏班」、「坤旦」、「午后流浪艺人」系列则以野台戏班与流浪艺人的生活为拍摄主题,表达了艺术家对戏班和流浪艺人的关照。
《幕后武生与乐师》,1978,陈传兴
关于艺术家:
陈传兴,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行人文化实验室创办人,2012年获法国艺术与文学勋位(军官勋章)。除了在哲学、精神分析与影像论等领域有所建树外,他还是一名作家、摄影家、艺术评论学者与电影创作者,曾著《忧郁文件》、《银盐热》、《木与夜孰长》、《道德不能罢免》等书籍,担任文学电影纪录片《在岛屿写作》第一系列总监,拍摄《移民》、《阿坤》、《郑在东》等纪录片。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