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以「汉字」为主题,展出逾百件(组)不同媒介的作品,涉及日常生活、商业应用及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展示汉字在人文生活及当代创作上的价值,以及汉字与香港文化艺术的密切关系。
展览分为五个单元。「香港的汉字 汉字的社会」主要介绍汉字在香港的发展历史。在1850年代,香港开埠之初,英华书院创校并创造了被誉为19世纪最完整的中文铅活字——「香港体」。及至20世纪中叶,香港城市及商业急速发展,书法的应用亦逐渐融入其中,大量店铺、会馆及大厦名称的牌匾均出自多位书法家之手,使香港街道成为一道充满文化气息的风景。同时,汉字在商业印刷和出版的应用上亦发展出另一种特色。
以「香港体」印刷的《旧约全书》,香港英华书院,1865年
「民间的创意 文人的玩意」将呈现汉字在民间艺术中如何被演绎为有趣的艺术品,以及从古到今文人乐此不疲的文字游戏:从诗词和对联的音韵格律,到回文诗、经塔等巧妙结合图像和文意的诗体,再配上书法艺术的视觉效果,发展出各种图文并存的独特表现手法。「艺术中的汉字 汉字中的艺术」围绕汉字及书法在当代艺术中的种种可能性及意义,呈现香港艺术家及华人艺术家的丰富探索。
「回到生活 书法归零」着重探究日常应用的书法如何影响当代的书法创作,继而影响正统的书法艺术。「公众的汉字 汉字的记忆」包括三个部分:「字绘中国」团队将汉字与绘画相结合来描绘香港城市风貌的多媒体作品,香港电影的题字艺术,以及香港街头涂鸦者曾灶财的书写创作。
部分展品
「李汉港楷」手稿,李汉,约1980-1990年代
《大发财客家牌》,香港义发公司出品,1970年年代
《书画合璧》,王无邪、许雪碧,水墨设色纸本横幅,1987年
《孝》,朴闰敬(韩国),丙烯颜料、油漆笔及雪纺丝绸,2018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君毅,水墨设色纸本立轴,2001年
《英文书法七言联》,徐冰,水墨纸本立轴,2006年
《与曾灶财共话》,陈育强,综合材料,2022年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