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林天苗:体·统

排队时间  9分钟
125记录696想去

时间2018年6月26日 - 8月26日 10:00 - 18:00
周一闭馆 8月17日临时闭馆一天
展馆上海外滩美术馆
地址上海黄浦区虎丘路20号(近北京东路)
费用全票:50元 优惠票:20元

本次展览将展出中国艺术家林天苗的作品,包括她20余年创作脉络中有着代表性的装置作品、自2017起制作的多件玻璃材质的大型交互装置,以及部分手稿

林天苗将整个展览视为一个特定场域的项目,展开四部分概念的探究,分别是个体意识、群体意识、公共意识和终极意识,概念与楼层相呼应,依次从美术馆二楼展厅纵向延伸到六楼,为观者带来一场心理和感官上的「意识」之旅。

林天苗是1990年代初中国首批尝试装置和录像制作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她将针、棉、线、丝、布等材料加工、缠绕、覆盖于日常物件上,透露着对日常生活和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和反思,以一种独到的想象力及视野形成了鲜明、敏感且细腻的个人风格。

作为展览开篇,二楼展厅中心是全新大型交互装置《反应》,当参观者置于空间装置中央,将手腕放置在感应器上5至10秒,感应器会采集脉搏跳动的频率,蓝色荧光液体会从螺旋盘下的玻璃管中缓慢滴落。短暂的时间内观者可视、可感、可听到自己的「血液」动感状态。

《反应》,2017年至2018年,林天苗



与之一壁之隔的是林天苗2000年的作品《白日梦》,展览地面置有一个悬空的床垫,上方放置一张与床垫等大的画布框,画布与床之间被无数根白棉线上下连接着,床垫表面的布被向上牵引。

《白日梦》,2000年,林天苗,白棉线、白布(床)



三楼展厅将展出她的新作《暖流》,运用化学实验所使用的尺寸各异的玻璃器皿,制作称一组组独一无二的结构,它们被连接于竖立于墙体内的大转盘上。

专为本次展览制作的大型装置《我的花园》将占据美术馆四楼的整个空间,地面铺有柔软的粉色地毯,不同直径、高低的粉色花盆内直立着类似植物的玻璃管,玻璃管中喷流着各种透明的绿色液体。观众可以从玻璃管上印刷文字识别植物的俗名。

《我的花园》,2018年,林天苗



五楼的《失与得》是本次展览的点题制作:从个体、群体、公共上升到终极「意识」的体现。步入美术馆六层,即将结束「意识」之旅的参观者们将在中庭区域看到林天苗创作的手稿,呈现艺术家创作思考的过程。

《失与得》,2014年,林天苗,聚脲、工具、不锈钢支架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309张照片
40条评论
zhouxiaoting
艺术家细腻的心思和缜密的思维被举重若轻地展现在或纯洁、或通透、或绚烂的装置中。 看着《嗨!!!》里面满满变幻的脸,影像转变带来的不清晰和不确定感,让人感觉身边的环境好像也被抽离了,恍惚眩晕。 小心翼翼走进太空舱或踩在花园中柔软梦幻的粉色地毯上,感受自己心跳的频率和震动,或在某个回头的瞬间,原本集体静默的液体植物忽然重新跳跃生长,一种纯粹而又直接的愉悦就油然而生。 最后的手稿,让人感动。
enimsa_j
图均为原图无修。林天苗在中国的首展,场馆选的不错,但展出作品很少,有些装置虽然语音介绍中意义很深刻,然而并不能太引起我的共鸣和思考,感觉中规中矩吧。
horseyes
很久前看的展了,可以算是今夏看的第一个展。与一个相见恨晚又没有太多时间相处的朋友看的,很少与人一起看展,而这次观展体验竟格外满意,因此它也是特别的。 RAM的导览手册还是一样的出色,绿色的薄膜外壳与“仙人掌”区一拍即合,朦胧的照应着主题“体统”。从个人上升到公共意识,逐渐挑战社会规范,解构已知的范式和标准,对个人,特别是女性个体的身份再想象。 《白日梦》里,棉线拉扯着女性的裸体,似乎要从二维跃然纸上,然而在下方却没有任何形状,传统的性别标示在这里被消解。同样被棉线拉扯的肖像也是在消解着自身的身份。音响带动棉线震荡,上面一个个线结像灰尘在空中跳舞。“自我形象并非一成不变,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脉搏装置是互动性最强且最微妙的作品。自己沉浸在自己的脉动中,水滴滴下,感受细弱的生命运动带来的力量,完全回归自我,感受欲望和需求。 绿色花园当然是最精彩的部分。穿行在汩汩涌动的绿色血脉之间感受形式上的生命力,绿色和粉色组成柔和的超现实梦境,用淹没式的装置迫使观众思考自我存在,它的定义由行走在其中的人定义。 再上一层的工具,概念是明确且表达顺畅的,人和工具的关系并不是独立的,工具延展了人的功能和欲求,人也将自身的属性赋予工具之中,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些设置得有些牵强。 期待RAM下次大展。
展馆里的其他展览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4 i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