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和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联合策划,共展出10件以「虎」为主题的文物,其中6件为实物,4件以数字形式呈现。参观者既能够探索中国虎文化的历史与内涵,也能够对比了解日本与中国文物中「虎」形象的差异。
部分展品介绍
鎏金虎镇,西汉,上海博物馆藏
这件虎镇作卷卧状,昂首,口微张,长尾从腹部向脊背弯卷,身躯刻有虎斑花纹。虎颈戴一项圈,饰以贝纹,近后脑处设有半圆环。整体鎏金,虎体内灌铅,以使其更加稳重。全器重3600克。
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金代,上海博物馆藏
虎身先施白色化妆土,再罩黄彩,黄彩之上又以黑彩描绘虎斑。枕面未施黄彩,在白地上以黑彩绘雁衔芦苇纹。待所有彩绘完成之后,再罩一层透明釉。虎枕有着吉祥、辟邪的寓意,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主张虎头枕可以治疗与睡眠相关的疾病。
秋山玉饰,金代,上海博物馆藏
整器正面采用透雕手法表现柞树、山石、灵芝等山林景象,其间一老虎蹲坐回首,头部及毛发刻画仔细,充满山林野趣。背面有椭圆形环托,略残,由其推测原器应为带饰。玉质主体近白色,局部巧用玉料皮色表现老虎皮毛及灵芝,属「俏色」工艺。
青花虎竹图十二角形盘,19世纪,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此盘烧制于日本有田窑(今佐贺县有田町),内壁绘有虎、竹、太湖石、祥云等纹样,外壁画牡丹和山茶花纹样,圈足内外各绘弦纹一道。
青花虎竹纹大盘,19世纪,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志田在18世纪初成为制作批量瓷器的窑场,为了降低成本,志田窑产品的外壁大都无装饰,并且使用化妆土掩盖因胎土含铁量高而产生的红褐色斑点。此盘外壁无图案,内壁绘虎竹图并使用化妆土,应是1810至1840年间志田窑烧制的一批虎竹图大盘中的一件。
《白描群仙图卷》(局部),元代,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以白描手法绘制神仙人物九组。第五组老者三人,着宽袍,一少年身披茅草薜荔持卷侍立,腿边盘绕一头老虎,毫毛匀密,情态可掬。元代人物画相对式微,此为道释人物画例之一。
《花鸟走兽册》(数字展品),沈铨,清代,上海博物馆藏
《猛虎图》(数字展品),土方稻岭,1803年,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虎图》(数字展品),熊斐,1762年,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