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由天津自然博物馆与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合作策划,展出55件化石和科学复原模型。展览将带领参观者走进贵州关岭、兴义等地的深海世界,分四个单元呈现2.5亿年前三叠纪时期古特提斯洋的生态图景。
古特提斯洋(Paleo-Tethys Ocean)是一个存在于古生代到三叠纪的史前海洋,位于现今的印度洋与南亚地区。贵州曾是古特提斯洋中一处热带群岛,孕育了贵州龙、幻龙、欧龙等海生爬行动物以及诸多鱼类、双壳类、腕足类等海洋生物。
展览开篇首先陈列一件邓氏贵州鱼龙的骨骼模型,参观者得以探索这种中型鱼龙如何凭借尖吻、利齿和强健尾鳍成为深海顶级掠食者;胡氏贵州龙的胚胎化石与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将并置展出,揭示这一小型鳍龙从陆地重返海洋的生存策略。
展览还复原了鱼龙、幻龙、楯齿龙等生物的生存场景,结合地质年表与板块运动动态模型,阐释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消亡对生物演化的影响。展区尾声聚焦贵州「关岭生物群」「兴义生物群」的发现历程,展现中国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中的贡献。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