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left」,引用自 IT 软件行业的 GNU 通用公共许可协议,这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自由软件许可协议条款,主张 GNU 软件可以自由地「使用、复制、修改和发布」,具有「反版权」的概念。
中国的挪用艺术与 Copyleft 的概念有相通之处,其「临摹」、「挪用」、「山寨」的特征意味着 「拷贝的权利」(the right to copy)以及「制造相似之物」(to make copy)。
中国挪用艺术大致包含三种现象:「和中国艺术传统相关的临摹」、「和西方现代艺术相关的挪用」以及「和当下社会现象相关的山寨」。本次展览将通过梳理中国当代艺术中和临摹、挪用、山寨相关的艺术创作现象,探讨重复和创新、知识产权和知识共享、知识传承以及新技术新材料和艺术创作方式的关系,以此研究中国挪用艺术和西方的不同之处。
关于「挪用艺术」:
从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艺术(pop art)开始,当代艺术消解了艺术的「本质」和「原创性」概念。这种艺术的观念上承达达派(dada)的无政府主义观念,反理性、反逻辑、反中心,远接东方禅宗「众生平等」思想,主张艺术无高下差别之分,反对现代主义艺术对本质、精神和宿命论的探寻。
在美国哲学家、美学家亚瑟·丹托(Arthur Danto)看来,波普艺术意味着「艺术的终结」,而挪用艺术则是在他所宣告的艺术终结之后,在「后历史时期」或者「后现代」以来,多元文化和创作自由的象徵。
挪用艺术家认为,作品本身在作者以外具有独立的生命,往昔的图像,其本质是不确定的,它不会被创作者本人的意愿所禁锢,完全可以由读者,当然也包括艺术家对这些作品进行重新解读。
基于这种认识,挪用艺术家把现成的图像——无论是历史上的名作,还是大众文化图像——看作是「表现个人体验的资源和自我表现性作品的原材料」。
部分展品: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