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博物院推出「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常设展,系统介绍石刻艺术的4种表现形式——汉代画像石刻、陵墓石雕、墓志和佛教造像,展现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意趣。
第一部分「汉代画像石刻」
汉代画像石刻多为石阙、石室和陵墓上的装饰性建筑构件。汉代人以石为纸,以刀为笔,采用多种雕刻技法,刻出的画像石构图严谨、图像丰富,形成中国画像石与画像砖从兴起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河南汉代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南阳、商丘、郑州、许昌和浚县等地,以南阳地区出土数量最多。这些画像石题材广泛,涵盖历史故事、生产劳动、建筑艺术等内容,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全貌。
熊舞画像石,汉代
汉代画像石刻展厅
第二部分「陵墓石雕」
河南古代陵墓石雕多为古代帝王贵族的墓前仪仗,以石辟邪、石马、石狮、石翁仲及神道柱为主,年代跨度从东汉至明清时期。石雕的艺术风格在唐代以前线条刚劲有力、气势粗犷;宋代以后作品更加细腻、注重写实。
陵墓石雕展厅
第三部分「墓志」
古人刻碑铭志的传统始于汉代,历经三国、晋唐至宋元明清。河南出土的墓志以北魏至唐代最多,内容主要是歌功颂德或撰志记事。古代墓志主要由名人墨客书写,兼备各种书体,展现中国传统书法艺术。
苏适妻墓志,北宋
墓志展厅
第四部分「佛教造像」
北魏迁都洛阳后,国内开始大规模开窟造像。北魏晚期的造像在吸收外来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雕刻技法与审美观念,造像呈现出面目清秀、棱角分明的中原风格。东魏至北齐的造像人物造型比例得当,五官线条柔和,情态表现开始趋向世俗化。唐代造像庄严深沉,宋代以后的造像则更注重刻画人物情感和神态,呈现出完全世俗化的风貌。
天王菩萨(左)与观音菩萨(右)造像
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展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