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至17世纪的中国正值改朝换代的乱世,饥荒与叛乱,政治动荡与经济困难导致了社会性的恐慌,最后来自北方的满清外族政权入主中原。
在这样一个前景不明的时代,中国的画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并发挥创造力,选择忠于明朝者在流亡生活中继续艺术创作,而出仕清朝者努力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开辟自己的风格。
《寒林访客图》,明代(16-17世纪),米万钟,桥本藏品,摄影:东京国立博物馆
《柱石图》,明代(17世纪),米万钟,根津美术馆藏
明末清初的中国画坛,一方面正统派处于有力地位,但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背离「典雅」的异端画家,如吴彬、徐渭、石涛、八大山人、恽寿平等,极具个性,作品堪称「奇想」。他们离经叛道的作品在过去一度被忽视,但其独特的魅力因为近年的研究开始被人们认知。
《花卉杂画巻》,明万历3年(1575),徐渭,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溪山绝尘图》,明万历43年(1615),吴彬,桥本藏品,摄影:东京国立博物馆
本展以泉屋博古馆(Sen-oku Hakuko Kan)的馆藏为主轴,以「典雅与奇想」为题,呈现明末清初的中国绘画,介绍动荡时代中画家的生涯与艺术。
《江山无尽图巻》(部分),清顺治18年(1661),渐江,泉屋博古馆藏
《安晩帖》第七图,清康熙33年(1694),八大山人,泉屋博古馆藏
《安晩帖》第十图,清康熙33年(1694),八大山人,泉屋博古馆藏
《黄山图巻》(局部),清康熙38年(1699),石涛,泉屋博古馆藏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