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沿岸不仅是琥珀的最大产地,也是最早开始使用琥珀的地区,与琥珀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息息相关。本次展览将展出来自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的琥珀文物,结合欧洲和香港的私人琥珀藏品,向参观者普及琥珀相关的科学知识,介绍波罗的海及欧洲人民对琥珀的利用发展历程,同时串联起琥珀在中国的审美历史。
琥珀是松科松属植物的树脂化石,经历千万年沉积、搬运等地质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后形成。最古老的波罗的海琥珀可以追溯到三千五百万年前。波罗的海琥珀常伴有动植物的包裹体,对研究古生物多样性、演化进程和远古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内含苍蝇的琥珀,中新世时期
琥珀很早就为波罗的海人民所使用,当地最早的琥珀文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中世纪及现代早期的欧洲,琥珀被视为珍稀神秘的物料,用于制作宗教物品以及瑰丽的皇室用品。十八世纪后期,由于欧洲科学家证实琥珀是有机材料而非矿物,同时市场上出现了瓷器等更加新颖的奢华物品,琥珀的热潮逐渐褪去。不过在波罗的海国家,琥珀至今仍然被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并在装饰艺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波罗的海人民在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进行琥珀贸易,至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波罗的海的琥珀原料和制品进入中国。但这一时期琥珀还只是来自异国的珍奇物品,直至中国北方受游牧政权特别是辽朝影响,琥珀才逐渐融入汉人审美文化,成为备受推崇的艺术材料。明朝琥珀已完全融入中国艺术,经工匠的雕琢成为彰显文人品位的案头摆饰,或贵族妇女华丽的首饰,呈现出不同于欧洲的艺术面貌。
部分展品
具内裂和云状效果的琥珀,中新世时期
琥珀珠子或钮扣,公元前3400年–前2300年,拉脱维亚国家历史博物馆藏
琥珀项链,3世纪,拉脱维亚国家历史博物馆藏
琥珀薄片圣物箱,1772年
项链及戒指,琥珀、白铜,1971年,拉脱维亚国家艺术博物馆藏
琥珀卧狮珮一组三件,东汉
喜上眉梢附盖水注,明代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