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共分为6个部分,将展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历代漆器超过200件,并借展浙江省博物馆、常州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等重要出土漆器,涵盖尽可能多的时代与工艺,首次系统、完整地展出馆藏漆器。
第一部分「漆彩飞扬」
漆器以木、铜、骨、角等材质为胎,髹以天然大漆,具有防水防蛀的优良特性。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经开始制造与使用漆器,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碗、良渚遗址出土的嵌玉漆杯、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等。
经历新石器时期的萌芽与商周的不断探索,漆器发展至战国至秦汉达到了繁荣时期,此时漆器的使用覆盖了礼仪、生活、丧葬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漆器以装饰各种花纹图案为特征,注重与器皿造型结合成一个整体,充分反映了当时漆器彩绘装饰艺术的发展。
第二部分「清雅素髹」
简约的素髹漆器在中国历代皆有制作,仅以单色或双色漆的髹涂为装饰,体现古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其中,最常见的颜色为朱黑二色,亦采用褐、金、黄等色;既有碗、钵、盘、碟、杯、盒、奁等生活日用品,也有古琴等雅致风物。
第三部分「雕锦镂华」
雕漆是漆工艺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与镶嵌引入其他材质不同,雕漆是色彩与空间的艺术。首先需在器胎上层层髹漆至数十层或百多层,再用刀雕刻出纹饰的漆器,按所髹漆色和雕刻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剔犀、剔黑、剔红、剔黄、剔彩等,为传世漆器之大宗。
第四部分「螺钿萋斐」
螺钿是用螺、蚌的外壳在漆器表面加以装饰的工艺,有厚螺钿和薄螺钿两种类型。厚螺钿镶嵌始于西周时期;宋元时期钿片渐薄,主要景物所嵌钿片呈块状,并以浅刻表现人物的神态、衣纹等;明代螺钿颜色更加繁复;清代螺钿则尤其善于区分壳色,普遍采用点螺工艺,局部片嵌金花,细填螺锦。
第五部分「金髹彩妆」
与金饰相关的漆器工艺最常见的是戗金和描金。戗金是在朱漆或黑漆上用针或刀尖刻镂纹饰,再将金箔粘到上好金胶的纹饰上,代表作包括南宋墓出土的朱漆戗金人物花卉纹菱花形奁;描金应用各种手段将纹饰做成金色,包括泥金、上金粉、贴金箔等,代表作包括北宋瑞光塔出土的识文描金舍利函。
第六部分「闽风瑞光」
福州脱胎漆器由清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市)沈绍安开创,他恢复古代纻胎技法,巧配髹漆用色,使漆器更加盈巧艳丽,沈氏后人在此基础上创制薄料彩髹技法,同时创新发展出数十种髹饰技法。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