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乐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表演艺术之一,自奈良时代以来,便在宫廷各种活动、寺庙神社的法会和祭礼中上演。舞乐的原型在平安时代得到确立,之后在日本各地传播发展,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大内(宫中)、南都(兴福寺)与天王寺(四天王寺)的舞乐演奏机构,三者合称「三方乐所」。这些乐所及其乐人不仅在宫中演奏,还曾前往天野社、严岛神社乃至江户、日光演出,为日本乐舞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展览汇集平安时代以来描绘舞乐的舞乐图与用于表演的舞乐面具,系统梳理日本舞乐发展与传播的历史,向参观者呈现京都、奈良、大阪三地孕育而成的演艺文化的精髓。展览还将从舞乐表演场所及主导舞乐的寺社、乐所等角度,深入解读从古代至近代各种舞乐面具的造型与意义。
部分展品
《桑实寺缘起绘卷》(上卷),土佐光茂,日本天文元年(1532年),滋贺桑实寺藏,10月21日至11月9日展出
舞乐面「散手」,定庆,日本寿永三年(1184年),奈良春日大社藏
舞乐面「兰陵王」,日本镰仓时代(1185-1333年),神宫徵古馆藏
舞乐面「采桑老」,天下一越前,日本宽文九年(1669年),奈良春日大社藏
《舞乐图卷》(局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年),私人收藏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