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将展出纽约新画廊馆藏中的德国艺术作品,呈现1890-1940年的主要艺术流派和运动,包括表现主义、新即物主义(New Objectivity)、包豪斯学派等。
20世纪上半叶,战败后的德国陷入动乱年代,整个国家经历从帝国向民主国家的转变,战前关于艺术与生活的乌托邦式理想,逐渐被务实的机械美学取代。面对现代技术的出现,艺术家们纷纷创立新的艺术学派和运动。
德国表现主义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2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按地域分为北部德累斯顿的「桥派」(Bridge)和南部慕尼黑的「青骑士派」(Blue Rider),前者的代表人物有 Erich Heckel、Ernst Ludwig Kirchner、Max Pechstein、Karl Schmidt-Rottluff 等,后者的艺术家有 Vasily Kandinsky、Paul Klee、August Macke、Gabriele Münter 等。
《池塘里的洗浴者》(Bathers in a Pond),Erich Heckel,1909年,布面油画
新即物主义是为了反抗表现主义和达达主义而诞生的艺术流派,活跃时间为1920年代魏玛共和国时期,代表人物有 Max Beckmann、Otto Dix、George Grosz、Christian Schad 等。
包豪斯学校是1919年成立的艺术和建筑学校,1933年在纳粹政权的压迫下而关闭,与新即物主义为同时期的艺术学派,代表人物有 Marianne Brandt、Marcel Breuer、Ludwig Mies、Wilhelm Wagenfeld 等。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