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起,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开始举办「世界走向波普」群展,展出64位现当代艺术家的160件作品,他们来自拉丁美洲、亚洲、欧洲及中东地区,向人们展示了上世纪60至70年代波普艺术盛行时,世界各地艺术家对这一艺术运动的反馈。
波普艺术(Pop Art)诞生于50年代中期的英国,60年代在美国达到鼎盛。「Pop」一词源于「Popular」,意即通俗、流行,这一艺术运动旨在探讨艺术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关系,在精神上继承达达主义,反抗当时的权威文化;形式上则大量运用废弃材料、商业招贴、电影广告、报刊图片等进行拼贴、解构,以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对抗严肃的现代艺术概念。比较知名的波普艺术家有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等。
不过本次展览并非以这些知名艺术家为研究对象,而是通过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的波普作品诠释这一运动的全球影响。他们的作品不同于美国波普艺术家对商业文化的热衷,涉及的命题更多是60年代人类普遍遇到的困境,如冷战、越战、种族主义和女性权益等。
参展艺术家包括来自日本的篠原有司男(Ushio Shinohara),他的三联画《人偶节》中出现一个戴西式礼帽的无面人,揭示1966年日本社会的日渐美国化;法国艺术家 Nicola L. 的《红雨衣》需由11位表演者穿着完成,统一的色调暗喻种族主义的肆虐;西班牙艺术家 Equipo Realidad 的《黄金分割》则是对达芬奇名作《维特鲁威人》的波普化诠释,他将原作中的人体替换成美国士兵,警诫文化帝国主义趋势。
《人偶节》,1966,篠原有司男
《红雨衣》,1973,Nicola L.
《黄金分割》,1967,Equipo Realidad
展览由策展人 Flavia Frigeri 及 Jessica Morgan 历时5年策划而成,将持续至明年1月24日。
部分展品:
《带爱心装饰的炸弹》,1962,Kiki Kogelnik
《破碎的心》,1964,Delia Cancela
《生育阶段》,1965-2011,Judy Chicago
《美国内饰1号》,1968,Erró
《群众》,1968,Claudio Tozzi
《立方体》,1968,Teresa Burga
《核之吻》,1968,Joan Rabascall
《战场上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波普艺术》,1969,Equipo Crónica
《没有叛乱》,1970,Jerzy Ryszard ‘Jurry’ Zieliński
波普艺术的世界
2015年9月17日 - 2016年1月24日
10:00 - 18:00 周五、周六延长至22:00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